根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地时间15日晚最新发布的数据,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加沙地带至少2670名巴勒
斯坦人死亡, 另有约9600人受伤。稍早前的数据还显示,约旦河西岸地区有56名巴勒斯坦人死于连日来与以军的
冲突,此外有1200多人受伤. 据巴勒斯坦民防部门当地时间15日晚最新声明,加沙地带有超过1000人仍被掩埋
在以军空袭导致的建筑物废墟下,生死不明。
历史怎么说?
1947年11月29日,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决议,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犹太人的国家。
阿拉伯人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人口数的69%,得到了40%多一点的土地;犹太人约占总人口数的31%,得到了
超过58%的土地。耶路撒冷及其近郊村镇由联合国管理。这一决定遭到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。
1948年5月14日,以色列建国。次日,愤怒的埃及、约旦、伊拉克、叙利亚和黎巴嫩相继出兵巴勒斯坦,第一
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。开始时,阿拉伯国家军队占有一定优势,美国出面通过联合国要求停火,以色列得以喘息,
同时,美国还要求英国停止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先进武器等。阿拉伯阵营战局每况愈下,最后以失败告终。
1956年7月26日,埃及宣布将本属于英法合资企业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。当时的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
及,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。11月6日,埃及战败,但获得苏伊士运河的主权;以色列则夺得蒂朗海峡的控制权,
为成为地区性军事强国奠定基础。
1967年6月6日,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。在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的领导下,阿拉伯联军决心速战速决。当时以色列
军队的兵员数量和武器装备都不及对手。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警告,避免战败的唯一机会就是先发制人。激战持
续了6天,以军在三条战线上击退了埃及、叙利亚和约旦军队,还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、叙利亚的戈兰高地、
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,耶路撒冷老城也落入以色列手中。不过,以色列此后面对的是需要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
地带100多万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生活和生计负责。这些难民一直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生活在难民营里,无法融
入广大阿拉伯社会。
6年过后,在1973年10月6日星期六赎罪日的清晨,平静的气氛又被空袭警报打破。不甘失败的埃及和叙利亚发
动突袭,以色列方面措手不及,经过19天的斗争,以军才把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击退回原来的位置,甚至还一度
攻入叙利亚和埃及境内。在联合国安理会要求6天内停火的呼吁生效之际,以色列先头部队距离埃及首都开罗仅
有101公里。
1978年9月17日,以色列和埃及签订《戴维营协议》。虽然以色列遵照协议从西奈半岛撤军,但协议未提出解决
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和归还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等问题,引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反对;约旦河西岸和加
沙地带的自治安排也未如期实施。
在《戴维营协议》签署后,和平也并未降临中东,黎巴嫩、约旦相继卷入冲突。
1982年6月3日,时任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阿尔戈夫(Shlomo Argov)遭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(下称“巴解组织”)
成员暗杀负伤,6月6日,以色列军队攻入黎巴嫩南部,打算消灭聚集在当地的巴解组织。黎巴嫩的战事一直持续到
当年8月,以黎巴嫩和以色列签订协议告终,巴解组织从以色列军队包围的贝鲁特城中撤出,该组织领导人阿拉法
特带着巴解组织流亡突尼斯。
1988年,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独立。1993年,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正式签署了《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》,
又称《奥斯陆协议》。但在协议签署后两年,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遭以色列极端分子剌杀,其后巴勒斯坦内部的极
端势力亦连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事件,街头冲突逐渐演变成双方武装对抗,《奥斯陆协议》的执行遭无限期搁置。
冤冤相报何时了
对于此轮巴以冲突,无论结局如何,未来或加剧以色列国内和巴勒斯坦内部相互的敌视倾向:巴勒斯
坦肯定会重获信心;而以色列则会更加强硬,不小的伤亡也可能会触发以色列社会内部新一轮的反思.